最普遍的说法则存在于道教的知识谱系之中。道教咒语常用“如律令”、“急急如律令”、“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”。这是因为道教兴起于汉代,而汉代的诏书和檄文中多有“如律令”一语,意思就是下属要严格按照法令执行,在语气上有违律必究的意味。这种申述法律、政令权威的官方套语,先是被民间巫师吸收。
东汉巫师举行“墓门解除”的解除文,简单句式就是:“百解去,如律令!”后来也被道教吸收并广泛应用,同时产生某些变革,主要是嵌入神仙名号,最常见的有“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”、“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”;有的还在后面加上“摄”、“敕”、“疾”等字眼,用来表示急急按照咒语之行,不得有误。
因为道教的咒文代表了三界诸天上帝的威灵,必须是受过法箓、道戒、有相应法职的道教法师才能够如此向鬼神发号施令,如若不然,则等于平民百姓假传圣旨,不但鬼神不听令,而且会招致天罚。
《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赤文天律章》记载:“行法官非斩鬼,而口中非时称急急如律令者,减寿半纪。”行法的法官道士不在特定的时刻称念“急急如律令”,还要减寿六年,何况一般人呢?
所以一般的信众在诵经时遇到“急急如律令”,直接越过不读就可以了。如果口误念出,随即忏悔即可免除殃咎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