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zy是什麼意思,lazy的意思翻譯、用法、同義詞、例句
輸入單詞
lazy英标英:/'ˈleɪzi/ 美:/'ˈleɪzi/
常用解釋懶惰的
詞性 比較級:lazier 最高級:laziest
類别初中,高中,CET4,CET6,考研
常用詞典
adj. 懶惰的;懶洋洋的;怠惰的;慢吞吞的
n. (Lazy)人名;(德)拉齊
例句
He just didn't want to admit that he was lazy.
他隻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很懶而已。
I just want to have a lazy day without work.
我隻想過沒有工作的悠閑的一天。
I lost a golden opportunity for promotion for being lazy.
我因為懶惰而失去了一次晉升的絕佳機會。
He is smart, but lazy.
他很聰明 但很懶
My lazy son is allergic to work!
我兒子真懶,他簡直對工作過敏!
I need to buy more milk but I'm too lazy to walk all the way to the store.
我需要再買些牛奶,但我懶得走那麼遠去商店。
Look at Robert, he is as lazy as they come.
看看*********,他跟人們所說的一樣懶。
I don't mind people being late, but people being lazy is what I can't stand.
我不介意别人遲到,但是偷懶是我不能忍受的。
What about when I just get lazy and lose motivation?
那如果我變懶并且失去動力,該怎麼辦?
Look how lazy we've become.
瞧我們變得有多懶。
We spent a lazy day on the beach.
我們在海灘上懶洋洋地度過了一天。
Are you suggesting (that) I'm lazy?
你言下之意是說我懶?
I admit to being congenitally lazy.
我承認我天生懶惰。
He's inclined to be lazy.
他喜歡偷懶。
常用搭配
lazy dog
懶漢,懶家夥
lazy boy
n. 懶惰的男孩
lazy afternoon
閑散午後
lazy susan
(餐桌上盛食物便于取食的)圓轉盤
lazy guy
錘出吊貨法;吊柱間繩索;吊杆穩索
同義詞
adj.|idle/sluggardly;懶惰的;懶洋洋的;怠惰的;慢吞吞的
專業解析
"lazy" 是英語中多維度使用的形容詞和動詞,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細微差異。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的權威解釋,該詞主要有以下三種用法:
形容詞:缺乏行動意願
指人或動物因怠惰而逃避勞動或活動的特質,如:"The lazy student skipped homework to play video games."(牛津學習者詞典)。在語言學研究中,這種用法可追溯至16世紀德語"lasich"的演變。
形容詞:緩慢的運動形态
描述物體運動緩慢或悠閑的狀态,此時帶有中性甚至積極含義。劍橋詞典記載:"A lazy river meandered through the valley." 此處的"lazy"生動呈現水流舒緩的自然景象。
動詞:醫學專用術語
在眼科學領域作動詞使用時,指代弱視矯正過程。梅奧診所的臨床指南指出:"Doctors may patch the stronger eye to lazy the weaker one." 這種專業用法僅限于醫療語境。
該詞的語義演變反映了英語詞彙的曆史發展軌迹。詞源學家考證顯示,其古英語詞根"lesgian"原指"減弱活力",經過中古法語"lasche"的語義融合,最終形成現代用法。在語用學層面,《朗文當代英語詞典》特别強調需區分"lazy"與近義詞"idle"的細微差别:前者強調主觀懈怠,後者側重客觀閑置狀态。
網絡擴展資料
"lazy" 的詳細解釋及用法解析
一、核心詞義與詞性
lazy 是英語中常用的形容詞,主要含義為“懶惰的”,但根據語境可衍生出多種相關含義:
基本定義:形容缺乏活力或努力,不願主動行動或工作的狀态。
擴展含義:
怠惰的:指長期或習慣性的懶散(例:a lazy student 懶惰的學生);
懶洋洋的:描述動作緩慢、無精打采(例:a lazy river 緩緩流淌的河流);
馬虎的:指粗枝大葉、不認真的工作态度(例:a lazy job 潦草的工作);
悠閑的:在非貶義語境中,可指放松、慢節奏的狀态(例:a lazy afternoon 慵懶的下午)。
二、詞源與曆史演變
詞源:源自古英語詞彙 "laz" 或 "leas",意為“無用的”,可能與德語 "lahm"(癱瘓的)相關,強調無力或怠惰的狀态。
曆史使用:最早書面記錄可追溯至16世紀,早期多用于批評懶惰行為,後逐漸擴展至描述自然現象(如河流緩慢流動)。
三、詞形變化與派生詞
副詞形式:lazily(懶洋洋地),描述動作方式(例:She stretched lazily 她懶散地伸展)。
名詞形式:laziness(懶惰),指抽象狀态(例:Chronic laziness can harm your career 長期懶惰會損害事業)。
比較級與最高級:lazier(更懶的)、laziest(最懶的)。
四、使用場景與語境
正式語境:
學術或職場中,常用中性詞替代,如 "unmotivated"(缺乏動力)或 "apathetic"(冷漠的)。
例:Lazy employees often underperform(懶惰的員工通常表現不佳)。
非正式語境:
日常對話中直接使用,多用于朋友或家人(例:I’m feeling lazy today 今天好懶)。
特殊用法:
lazy eye(弱視):醫學術語,指視力缺陷;
lazybones(懶漢):口語化表達,略帶調侃。
文學與自然描寫:
形容緩慢或柔和的狀态(例:the lazy flow of the river 河流的緩慢流動)。
五、同義詞與反義詞
同義詞
差異
反義詞
差異
indolent
更正式,強調長期懶散
diligent
強調勤奮與專注
slothful
貶義更強,暗示道德缺陷
active
指積極行動
idle
中性詞,多指暫時無事可做(非貶義)
energetic
強調精力充沛
六、例句解析
貶義用法:
He is smart but lazy(他聰明但懶惰) → 批評其缺乏努力。
Lazy workers delay projects(懶惰的工人拖延項目) → 職場負面評價。
中性/褒義用法:
A lazy summer day by the beach(海灘上的慵懶夏日) → 描述放松狀态。
Liz yawned lazily(莉茲懶洋洋地打哈欠) → 動作緩慢且舒適。
七、常見搭配與習語
look lazy(顯得懶散):描述外觀狀态(例:His lazy posture annoyed the teacher)。
cut corners(偷工減料):與“懶惰”相關的習語,指為省事降低質量。
lazy Sunday(慵懶周日):固定搭配,強調休閑感。
八、常見誤區
與 "idle" 混淆:
"idle" 多指暫時無事可做(例:The machine stood idle 機器閑置),而 "lazy" 強調主觀惰性。
褒貶語境:
在描述自然或休閑場景時,"lazy" 可能不含貶義(例:a lazy afternoon)。
"lazy" 是一個多維度詞彙,既可用于批評怠惰行為,也能描繪舒緩的自然狀态。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,且派生詞(如 laziness、lazily)進一步擴展了應用場景。掌握其同義詞差異及固定搭配,能更精準地表達懶散、悠閑或馬虎等不同層次的含義。
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...
【别人正在浏覽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