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动挡汽车是如何实现自动换挡的呢?这主要归功于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。在行车过程中,该系统会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来自动选择合适的档位,从而省去了驾驶员主观判断换挡时机和手动操作的步骤。这类汽车通常采用液力传动装置,而非手动挡汽车的机械式离合器,因此车内并没有离合器踏板。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,液体传递的扭矩有限,不足以驱动汽车前行;但当驾驶员将操纵手柄置于前进档并松开制动踏板后,随着油门加大和发动机转速提升,传递的扭矩也会相应增大,从而推动汽车前进。
在拥堵的路况下,一些驾驶自动挡车辆的车主可能会倾向于只踩下制动踏板,而将换挡杆保持在D挡(行车挡)位置不变。如果停车时间较短,这种做法是可行的。然而,如果停车时间较长,最好将换挡杆换入N挡(空挡)并拉紧驻车制动。因为当换挡杆处于D挡时,自动挡汽车通常会有轻微的前移倾向。如果长时间踩住制动踏板以阻止这种前移,可能会导致变速器油温上升,进而使油液变质。特别是在空调系统运转、发动机怠速较高的情况下,这种影响更为显著。
此外,汽车自动挡还分为多种类型,包括AT变速箱、CVT变速箱、AMT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器。这些不同类型的自动变速箱各有其特点和优缺点。例如,AT变速箱动力传输更直接,但加速时可能会有顿挫感且油耗相对较高;而CVT变速箱则平顺性极佳且燃油经济性好,但动力输出较为平缓。AMT变速箱作为手动和自动变速箱的折中方案,成本较低且操作简便,但顿挫感可能影响舒适性。双离合变速器换挡速度快且动力损失小,但质量稳定性有待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