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嘉佑二年,眉州眉山考生蘇洵(今四川省眉山市)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:蘇軾、蘇轍進京(進京,不是北京城,而是汴梁,今河南省開封市)趕考,得中進士[註 1] 。
蘇軾的父親蘇洵以《六國論》名震汴梁,父子的名聲開始流傳天下。
蘇軾雖然文采出眾,但是思想保守,宋神宗時期熙寧五年,他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,從祠部員外郎貶為外放的杭州通判,三年後移知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。熙寧十年,他又到徐州任職。
元豐二年,蘇軾轉入烏台詩案,幸虧朋友積極出面才救回性命。蘇軾再次被貶到黃州,並且認識了大和尚佛印。
宋哲宗即位後,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,保守派司馬光等得勢,蘇軾被召回朝廷,但是又因為反對司馬光等人的行為而被保守派排擠。
紹聖元年,蘇軾再次被貶到惠州、儋州(今海南島)。
元符三年,宋徽宗即位,被安置於常州,在常州去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