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版暗网,太懂年轻人想要啥了

闲鱼,国内最大合法黑市人类对闲鱼的开发不足1%当一个东西在闲鱼上搜不到那它在什么地方都搜不到……

闲鱼的生意,充斥着千奇百怪的脑洞,遍布在普通人生活的犄角旮旯。

这两天,余杭污水事件一出,就有人在上面开共享浴室,江湖救急具像化。

除此之外,有人在这里给孩子找到了绝版的阿贝贝(安抚物);

有人身经百战后出售恋爱脑骂醒服务;

甚至,还有人开了一家假装上班有限公司,为失业者提供一种躲在咖啡厅、图书馆之外的可能。

有时候觉得它像一场大型的人类田野调查,那些明里暗里的需求,被暴露地淋漓尽致。

有数据显示,闲鱼一跃成为最受一二线年轻人偏爱的APP:

2024年年初,其日均GMV(商品交易总额)突破10亿元。今年3月,平台月活突破2亿,同比增长近20%,增速位列电商类APP第一。

前不久,闲鱼换上了新主张: 神奇的闲鱼 。

唯一的形容词“神奇”,显然指向的是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用法。

那么——

1、在闲鱼上,有哪些值得品牌、商家重视的真实需求?2、闲鱼在引导用户需求的精准落地上,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?

来吧,一起逛逛。

一、万物皆可买卖,从闲置发布看懂用户想要啥或许我们早就习惯了把闲鱼等价于转卖,但这么说过于压缩和扁平,真正的用户需求往往隐藏得更深、也更为生动立体。

谈到需求,很难不提到心理学上万能的马斯洛金字塔:

从最底层的生理需求、安全感,到中间的社交归属、尊重需求,最后到自我实现。

人所追求的事物,背后的动机都能嵌入其中一层或多层。

在闲鱼这个用户主导内容的平台上,也有合理的心理动机支撑着每一笔看似离谱的交易。

1、生存与经济层:对省钱和兜底的执着经济下行,捂紧钱包成了本能。

但日子总要过,饭要吃、咖啡要喝,偶尔也想旅个游、按个摩。无法割舍或降级的生活需求,都成了闲鱼上的热门生意。

即使是日常刚需,每分钱也要省在刀刃上。

打工人离不开续命水,通过买券或代下单,优惠力度和商战不相上下。

以及,每小时便宜几块的停车费、30块两小时的上门保洁、更便宜的快递代发,甚至低价补牙。

既省下三瓜两枣,又解决了生活里的琐碎痛点,对生活的掌控感油然而生。

对于奢侈一点的体验,年轻人秉持的态度是“虽抠但有”。

拼单会员是常规操作,追剧、工作更方便。

景区门票一张可以省大几十。有人曾用10块钱买到了苏州夜游坐船门票,只花了景区门票的1/8。

游戏币也能另买,有人花30块玩到爽。

此外,还有立省30%的舞蹈课健身转让卡、五折享机场贵宾休息室……

无论是保住生活品质的基本盘,还是花点小钱体验一把理想生活,背后折射的都是人们对经济安全感和生活确定性最朴素的追求。

2、社交与情感层:对慰藉和支持的渴望人类天生是群居动物,渴望被同类看见、理解和认同。

当情绪劳动难以在亲密关系中解决时,人们开始在闲鱼上寻找合适的陌生人。

这些交易,卖的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陪伴、支持或服务,填补着当代人社交与情感需求的空隙。

比如,不想一个人做的事可以找“地陪”,可以陪诊、旅游、锻炼、跑腿、逛街,甚至表白陪练、面试陪跑、看房陪砍价。

过程里适时地帮你分担、和你聊天,后续也没有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顾虑。

需要靠外力支撑一下的目标,找个人监督。

如考研、考公,有人线上一对一督学,还附赠心理疏导;

像减肥、健身,有人检查你每天的食谱和锻炼成果;

闲鱼上的这些人情交易,并非要取代真实深厚的亲密关系,而是提供了一种灵活、轻量、低负担的补充方案。

实际上,它提供的是一种按需索取的慰藉与助力,满足的是人们内心深处对连接、认同和陪伴的渴望。

3、表达与价值层: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闲鱼上的交易,远不止是物品或服务的流转,奇奇怪怪的供给背后,是需求与价值的精准嵌合。

买方寻求解决方案的同时,也为卖方提供了变现自己知识、技能、品味及生活智慧的舞台。

转了一圈,做副业的思路打开了。

学中医的,可以帮人看舌苔。

外语好的,提供陪同翻译。

做律师的,帮起草或审合同。

上岸的留学生,帮人评估文书。

万能的广告人把文案润色、教提案汇报技巧、做设计、PPT美化挂上去,怕是也能赚不少。

专业所长,有了接地气的变现渠道。即使没有什么过硬的专业,人无我有的生活经验也能拿来用。

厨艺好,教人做招牌菜。

擅长搜索,帮别人找难找的文献;

眼力好、经验足,替人判断护肤品真假。

可以看到,无论是被大众认可的社会价值,还是那些无法被传统雇佣关系所容纳的冷门技能、知识和兴趣,在闲鱼上都是成立的。

这意味着,普通人有更低的门槛试水,探索确认自身的独特价值,链接内心对于自主创造和被认可的深层渴望。

二、做二手生意,闲鱼充当需求的催化剂表面上看,这些无厘头的交易都是用户自发的行为。

但仔细观察,你会发现平台那只无形的手在引导和开采这些需求。前文提及的不少案例,就来自闲鱼官方运营账号的主动转发和推广。

为什么闲鱼要这么做?因为平台的处境变了。

曾经,佛系躺平:背靠阿里,享受着淘系生态源源不断的用户与流量,免服务费。近两年,赚钱养家:随着阿里业绩放缓,闲鱼被提升为集团一级战略业务,必须自负盈亏、承担起创收的任务了。

几个关键信号:

动作一,开始收费。2023年6月,闲鱼对高频高额卖家(月订单>10笔 & 金额>1万元)超额部分收取1%服务费。动作二,全面收费。2024年6月宣布,自9月1日起,向全体卖家收取0.6%的基础软件服务费,单笔最高60元。

赚钱的逻辑逐渐清晰起来,即规模驱动营收,生意的增量就在于扩大用户基数、丰富交易品类和数量。

对闲鱼而言,这意味着不能只依赖传统的二手闲置交易,必须主动出击,引导和刺激用户产生更多、更新颖的需求,并帮助这些需求精准的落地成交。

那么,闲鱼是如何做的?

1、官方种草UGC,提供灵感,拓宽需求边界乔布斯曾说,用户往往难以清晰认知自己真正需要什么。

闲鱼官号积极主动地转发用户那些非主流、有趣、甚至有点“奇葩”的交易案例,极大地拓宽了用户对“闲鱼能干什么”的想象,刺激了潜在的非刚需、情感型、服务型需求的萌发和落地。

平台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省钱、转手、回血等主流方向,开始延展到那些袒露用户真实欲望的非主流交易上。

在闲鱼交易的评论区,官方AI机器人“鱼子酱酱酱酱酱”经常下场互动,扩写需求、活跃气氛。

2、从省到赚,推动用户心智升级去年7月,闲鱼首次上线“闲鱼简历”功能,提供一个搞副业的窗口。

并邀请各领域大咖来出主意,帮大家打开思路。

此前半年,闲鱼的动作已明显朝“ 赚 ”这一方向转变:

2月,钱包富苏季,“富”的含义相对笼统,但已不是单一的回血;

6月,抄底季、618招商大会,面向卖家的参赛规则曰“挖到商业帝国的第一桶金”;

月底,在平台成立十周年之际,收集公开用户真实故事,命名为“人物小赚”。

点击了解项目详情

自重点推广副业板块之后,闲鱼开始有意识地引导用户思维从 “卖闲置省钱” 转向 “发展副业赚钱”,如24年双11的主题是狂赚节。

点击了解项目详情

在高失业率的当下,这直接刺激了供给侧的丰富度。更多人愿意上架自己的技能、服务,也抬升了用户的付费意愿和平台的整体交易额。

3、精准人群运营,制造场景化需求围绕赚钱心智,闲鱼将平台能力与用户特定人生阶段或身份痛点绑定,创造短期、集中的交易场景。

比如,面向学生群体。闲鱼踩准毕业季这一节点,在校园举办带薪毕业、最晚校招活动,把卖闲置的收入转化为进入社会的第一笔“薪”。

面向单身人群,闲鱼借势2.14情人节,打造2.15为“分手节”, 将情感宣泄与闲置甩卖结合。

面向中女,在三八提出“富女节”,引导分享知识、技能、高品质闲置,涉及AI、电竞、家装等硬核领域扭转刻板印象,强调女性搞钱所获得的价值感。

最后和依赖大单品、爆款的传统商业逻辑不同,闲鱼以分散的、非主流的姿态,悄然打开了另一个市场入口。

从淘绝版服饰、订打折酒店、买手艺人手作,到转手小电器、租房、陪练、代购……无数低频但真实的生活需求在这里浮现,也在这里被满足。

事实上,这些都不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需求,而是原本就存在于日常罅隙里却时常被忽略的部分。

闲鱼通过更低的决策门槛、更灵活的交易方式,使得买卖的过程更像一种生活经验的流转与共享。

从平台策略层面来看,可以说是一种对边角料市场的系统性再分配。

当然,其中必然存在一些由于交易门类过于分散而产生的漏洞和隐患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灰色地带”,相信平台也在不断的完善中。

重要的是,当一个平台真正给予用户表达的空间,它就有机会发现、引导并高效匹配这些看起来不成体系的需求。对于品牌和商家也是如此,与其试图教育市场,不如反过来构建机制。鼓励用户主动提需求,并在其中寻找可承接、可放大的方向。

长远来看,这些所创造的市场活力,并不比主流需求要少。